國中時期需要服務時數,班導告訴我們在校園之愛有機會。然後同學們一起報名來校園之愛參加老人醫院服務,第一次之後,還參加之後的很多次服務,愈來愈認識這裡的人之後,服務就變成我的一個「習慣」。

在眾多參與過的服務當中,我最喜歡的是服務學習營(五六天,對偏鄉小學小朋友唸繪本,帶活動),以及天使心服務(周末半天陪伴遲緩兒的服務)。

多年的服務學習經驗,校園之愛對我影響最大的就是:我開始敢「表達自己的想法」了!

這裡的活動反思,刻意設計成需要互相交流想法,才能繼續進行;所以,一開始我是蠻抗拒的!但是因為這裡有很多樂意表達自己想法的人,他們起初也和我一樣,所以透過他們的示範,我就能學他們的講話模式,一點一滴練習「表達自己」。

這種「反思」,就是大家在活動過後,坐下來講話的橋段;就同一個人而言,也許不是每次都表達很好,但只要有那麼一兩次講得好,便得到其他人的回饋!這激勵了我,因為我也想要得到這種回饋!

正因為如此,我就會更認真去想「自己對於這個東西的看法是甚麼?」因為思考的更仔細,就更有東西分享!不再那麼抗拒了!而且那些「反思」的歷程讓我學到許多東西,也鼓勵我「勇敢表達自己」。

校園之愛影響你最深的兩個人,一個是兔子,另一個是景翔~

我剛開始參加服務營的時候,兔子就是執行長了!

那時的我,在台上完全不敢講話。兔子在台上的發言,或是帶領大家活動時的台風,令我崇拜!像是一個榜樣,讓我學習「她是怎麼帶領大家的」「遇到狀況她是用甚麼方法解決的」。

景翔則是我參加過服務營中,常有機會他同組(他是我隊輔、活動長、執行長......)的前輩。他很會去關懷每個人的需要,不但觀察,也用心陪伴。

當然,還有大林老師,就真的像爸爸的那種感覺吧!可能有些事,我都沒有跟親爸爸講,卻主動跟大林老師(老爸)分享自己,會想要讓自己的近況和心情,讓老爸更了解!

八年的服務學習經歷當中,老爸也是常常丟挑戰給我的那一位。每次報名服務營的時候,通常不敢主動去「填」新的職務,因為總覺得自己做不到。但每次老爸都對我說「我相信你可以的!」然後,我就試著「相信看看」,在自己的努力和眾夥伴的支持之下,這麼多年來就這樣一步一步成長!

未來如果還有新的志工來校園之愛,我也會鼓勵他們:「在這邊你不用擔心做錯,或是做不好會怎樣!大家不會怪你,說你不好;不論什麼樣的困難,大家都會挺你,一起幫你。」

在嘉藥,我參加系學會,和許多人一起辦活動,同時繼續練習觀察大家怎麼做事?怎麼解決問題?我覺得將來如果當藥師的話,不是只是「按處方簽給藥」或是「衛教」而已,可能也是多觀察這個「病人」今天怎麼樣?多關心他們一下~

疫情當中的口罩之亂,延燒到藥房,偶有民眾與藥師的衝突的情況下;等我成為藥師,我會更站在「一般民眾的角度」去看待這個情況;我願意盡力去觀察、理解他們的情緒,體諒他們的緊張、害怕和不耐煩,用在這裡體驗到的耐心與民眾溝通,成為他們健康的重要後盾。